“朕刚才所说,诸位大臣如何想啊?”李元长见到这些平日里滔滔不绝的大臣,此时一个个变成了哑巴,问道。
虽然李元长问,可是这些大臣面面相觑,仍是无一人开口。
见还是无人开口,李元长说道:“元将军,你带兵多年,当年平定北蛮之乱立下汗马功劳,现如今雁北关送来八百里加急,你如何看?”
“既然是老平安王送来的,那想必北蛮意欲南下定是无疑了。”
“呵呵呵,看来元将军也是这般想。雁北关乃是我大奉北方的门户,若是北蛮攻陷雁北关,那么定会长驱直入,扰我大奉太平。所以,朕要派兵前往。不知该派何人领兵啊?”
李元长此言一出,那些大臣们一个个交头接耳,竟没有一人出言。
毕竟北蛮这么多年,现如今南下,一定是有了万全之策,那么自然不可小觑。现在锋不可当,若是领兵前去,说不得会吃败仗。
大奉前有平定北蛮的丰功伟绩,现如今谁愿意做在那之后第一位败军之将?
李元长呵呵一笑:“既然如此,那么朕有个人选,便是他,不知诸位爱卿觉得如何?”
李元长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这让那些大臣连连叹气。
李元长又问那个元将军:“元老将军,你觉得如何?”
元老将军看了一眼李道禅,一抱拳:“回禀陛下,既然陛下已有决断,老臣定会遵从,只不过老臣心有一问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“说。”
“这位小英雄年纪轻轻,老臣相知他可曾入过行伍,带兵打仗?”这位元老将军乃是李元长座下三元帅之一,行军大战多年,战功赫赫,所以,对于何人领兵驱逐北蛮之事,他最有资格评断。
“未曾。”
元将军说道:“既然未曾,北蛮数万之众,来势汹汹,陛下怎可将如此重任交于这位小英雄?”
此话一出,算是表明心中之意,当然这也是这庙堂之上,文武百官的意思。
李元长呵呵一笑:“我知元老将军心有担忧,可朕问将军,将军又是何时领兵打仗的?”
元将军回道:“老臣乃是十六岁便跟随家父大兵打仗。”
“十六岁,还是少年。”李元长只是赞叹一声,却并未再说什么。
元将军虽然还想劝阻,但听到李元长的话,便将腹中之言又咽了回去。
戊子念在一旁反倒是最为沉稳,因为他知,自己现在并不宜开口进谏,况且,就算他不反对,这朝堂之上也无一人赞同,今日李元长的这出戏唱的定会极为艰难。
“朕且问,魏将军何在?”李元长突然大声问道。
这让众臣议论纷纷,李元长怎会不知魏将军在哪里,魏将军名为魏精忠,乃是三元帅之一,只不过镇守北寒关,在那北蛮破关之时,拼死守关,已经身死。就在适才,也已经有人通禀过,李元长绝对不会忘记。
元将军心中愤懑,大声说道:“陛下好大的忘性,魏将军已经在北寒关战死。”
元将军口中说着,心中却是替魏精忠心感不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