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太监们端上笔墨纸砚,康熙自己摇着扇子高坐上位当裁判,看大家作诗。
三阿哥一气呵成,十七阿哥随后写完。因为九阿哥十阿哥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带着人去广州了,因此桌面上没人乱嚷嚷。
康熙说:“写好了吗?拿来给朕看看。”
三阿哥立即捧上自己的作品,十七阿哥也双手捧来,腼腆地说:“儿子写得不好。”
康熙听了就先看他的,十七阿哥是被淑惠太妃养大的,这首诗在怀念太后和太妃。康熙看了忍不住点头:“情真意切,言之有物。”又看三阿哥的,觉得也不错,就说:“你这首就是缺了点真情,虽然比你十七弟的工整,读着不够动人,朕要把你的名次放在你弟弟后面。”
三阿哥不服:“儿子再写一首。”
接着十三十四交上来,十一阿哥和十二阿哥也随后交卷了。接着是十九阿哥和二十阿哥。现在就剩下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五位。除了五阿哥,剩下的四位胡乱凑了一首,勉强算是对仗工整韵脚都对,算是交差了。
五阿哥胖脸上的五官都挤到一起了,纸上只有一个大大的墨点。
看他这窘迫的样子,再看看身后一群小崽子们,为了让哥哥保住颜面,六阿哥和七阿哥一起凑了一首塞给了他。
五阿哥如获至宝,欢喜地捧着给康熙送去。康熙抬头看了他一眼:你誊抄一遍啊!这字不是你的字啊!
但是五阿哥笑得傻乎乎的,康熙一把夺了过来。弘皙把堂弟们的诗词也收上来,康熙已经看完了儿子们的诗了,看完简直胃疼,这都写的是什么啊!
康熙就说:“诸位阿哥中十七阿哥写得最动人,朕点了十七夺魁首。”说完把十七个的诗递给了二十阿哥,二十阿哥捧着给哥哥们欣赏。
十七立即站起来谢过康熙,又对着兄弟们抱拳。
康熙说:“老三的诗排在第二,排在第三名的是十二。梁九功?”
老太监走过来,康熙说:“十七第一,三阿哥第二,十二第三,给他们发奖品。”
大家对奖品都挺期待,梁九功让人回去取了。康熙把这些儿子们的诗压在了最下面,开始看孙子们的。孙子们比儿子们强点,水平比较统一,不像是皇子们有的高有的低。
这里面十三十四家的孩子是陪跑的,九阿哥十阿哥家的孩子是来捣乱的。十一阿哥的儿子写得居然不错,让康熙惊讶的是老五的那几个胖儿子,居然比他们阿玛强,整体水平在这些皇孙里居然是上等的。
康熙抬头看看五阿哥,觉得这些孙子是随着自己,幸好是随了自己,要是随了他们阿玛这可怎么办?
然后康熙再翻,三阿哥家的水平不出所料,然后四阿哥家交上来厚厚一沓子!
一沓子!
康熙看弘昐和弘昀的,就是一般的颂圣诗,里面都是“盛世”“太平”一类的词儿,这都是在讨好老玛法。弘昼的是《咏兔子》,第一句就是“兔子尾巴短”,这就是个不学无术的,康熙直接翻过去,下面的一沓子都是弘历写的。康熙看到这厚度直接无语了,他说:“这孩子写字挺快的!”
四阿哥仔细看老阿玛的脸色,想确定这是夸人还是在讽刺。但是康熙的脸色四阿哥看不明白,考虑到老阿玛一向嘴毒,最喜欢挖苦讽刺人,擅长阴阳怪气,觉得这不是一句好话。
康熙在灯下草草地看了一遍,就说:“十一家的夺了魁首,接下来就是老三家的弘暹,第三还是老三家的,是弘晃。”
这三人赶紧起来谢恩,十一很得意,老三却板着脸,才得了第二第三,觉得十分丢人。对两个儿子说:“回去还要多读书!”
本来很高兴的两个孩子顿时苦瓜脸,康熙对三阿哥说:“孽障,你在朕跟前训儿子是什么道理?这高兴的时候非要来扫朕的兴是吗?不过是游戏之作,你若是上进你儿子自然上进,用得着你在人前训子。”
三阿哥只能站起来听训,等康熙闭嘴赶紧说了一句:“谨领训。”其他皇子们也跟了一句“谨领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