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量阁

无量阁>权征 > 第371章 士族对立(第2页)

第371章 士族对立(第2页)

在他们看来,自己这些人祖辈世代辅佐朝廷,南迁前更是朝堂核心力量,手握重权、参与决策,如今却被排挤到权力边缘,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。

我们当年抛家舍业,跟着陛下,还有你欧阳通,千里迢迢从洛阳南迁到这里来,为的是匡扶社稷、重振朝纲,可不是来做这寄人篱下的边角料!

这样的抱怨在北方士族圈子里此起彼伏,终于有人按捺不住,站出来公开发难……此人正是陈玄之。

陈玄之身份特殊,既是前朝妃子陈柔的父亲,陈柔乃杨文熙之妃,加上陈家也是赫赫有名的豪族,更是北方士族共同推举的代言人。

他在朝堂身居太保要职,位列第三,是北方势力在朝中最具分量的发声者。

最初欧阳通提拔他,则是为了平衡南北势力。

毕竟朝堂最顶尖的高层中,三个都是来自于北方势力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在欧阳通看来,自己已经极力的平衡了南北势力。

而这三个顶尖大臣,分别是他欧阳通,太傅,尚书令,而二号人物则是楚随,太尉,尚书左仆射,皇后楚槐容的父亲,另一个就是他陈玄之了。

至于为什么北方士族推举陈玄之,而不选择楚随,其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楚随的家族太拉跨了,上面的这些人,看不上楚随。

虽然楚随是卫将军了,尚书左仆射,朝中的二号人物,但是对于士族门阀等级森严的大周帝国而言,高等的门阀是看不上低等门阀的。

其实北方士族早想找机会敲打南方士族,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由头,只能暂时隐忍。

转机出现在一桩案件上。

会稽郡遭遇灾荒,朝廷下拨了大额赈灾款,命会稽太守负责赈济灾民。

可这笔救命钱到了地方,却被层层盘剥,太守本人更是中饱私囊,最终落到灾民手中的不过是杯水车薪。

消息传回建康,立刻被陈玄之等人敏锐地抓住了把柄。

在南方士族看来,赈灾款“雁过拔毛”本是官场积习……朝廷拨下一百万两,经手官员分润一部分,到灾民手里能有十万两已算“良心”,大家早已见怪不怪。

但北方士族却决意将此事无限放大:他们痛斥这种行为是“祸国殃民”,要求从严从重惩处涉案官员,甚至牵连了一批与此案关联甚微的南方籍官员。
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北方士族的真正目的远不止“整肃吏治”。

他们要借这桩案子彻底扳倒一批南方士族官员,让这些职位空出来,再顺势将自己人安插进去,以此夺回被稀释的权力,重新巩固北方士族在朝堂的话语权。

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,江南士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他们认为北方士族是“小题大做”“借题发挥”,暗中串联起来,准备与北方士族周旋到底。

朝堂之上,南北势力的角力因这桩赈灾案骤然升级,无形的硝烟弥漫在建康城的宫墙内外,也让夹在中间的欧阳通陷入了更深的两难境地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