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若宣最大的罪,就是忘了自己是谁的臣子,敢挑衅我段豪的底线。”
他顿了顿,声音更沉:“告诉段兰,不必束手束脚。我要的不是一场:‘依法审判’,是让所有人都看清,敢挡我路的人,下场只有一个。”
段无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,重重点头:“末将明白!”
当日午后,段无敌便点齐三万精锐,一路旌旗猎猎,杀气腾腾地朝着常山方向开拔。
在张若宣与一众世家豪族看来,段豪必然会对他们有所倚重……毕竟,要稳住刚到手的三州之地,哪能离得开世家大族的支持?
这种想法并非凭空而来,反倒符合长久以来的政治惯性。
古往今来,新势力入主一方,总要与当地世家达成某种平衡。
就像南方建邺的中央政权,在欧阳通新政下,世家门阀的势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。
虽然段豪是大周帝国的臣子,但是他并没有推行欧阳通的新政,段豪的这种做法,其实是让一些世家门阀而不满。
而如今的建邺朝廷能直接掌控的中央军不过寥寥,每逢战事,便要依着欧阳通的法子,让各地世家私兵自行集结出征。
这也是为什么李黎要组建征北军的核心原因。
欧阳通的这个做法,守成看着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要扩张,要恢复大周帝国,这个法子是不行的。
这般模式下,世家不仅手握兵权,更垄断着地方的钱粮、人脉,早已成了朝廷不敢轻动的“基石”。
也正因如此,大多数世家豪族都笃信:“这天下离了他们便玩不转,段豪要想在三州站稳脚跟,只能对他们妥协示好。”
可他们恰恰算错了段豪的底色。
段豪本身便是平州世家出身,却早已跳出了这层桎梏。
在平州经营多年,他以雷霆手段肃清了不服者,剩下的世家要么俯首帖耳,要么被彻底打散重组,早已没了与他抗衡的底气。
更关键的是,段豪手里握着一张截然不同的牌——东五部。
他收编了东五部的部族力量,将其打造成自己最坚实的基本盘。
这些部族子弟勇猛善战,对段豪更是绝对忠诚,他们所求的从不是世家那般的钱粮特权与地方自治,不过是安稳的生计、饱暖的衣食罢了。
比起盘根错节、贪得无厌的世家,东五部这样的力量更好驾驭,也更能为己所用。
有了东五部作为根基,段豪对世家的态度便少了几分忌惮,多了几分轻蔑。
在他眼中,这些世家大族盘踞地方,垄断资源,一边享受着治下的供养,一边又处处掣肘政令,所谓的“合作”不过是无休止的索取。
如今三州初定,他要的是绝对的掌控,而非与世家分庭抗礼……既然自己的基本盘足够稳固,又何须看那些贪得无厌者的脸色?
张若宣他们没能看透的,正是这一点,段豪从不是需要依附世家的寻常势力,他手中的刀,早已磨得足够锋利,随时能斩断那些盘缠在权力上的藤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