否则桑弘羊这把利器就要对准自己了,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,当初做诸侯王的时候,犯下的事不少,朝廷不追究还罢了,若是追究,再碰上桑弘羊这么一个大臣。
结果只能是自己自杀,家人流放。
不过现在他是皇帝,那桑弘羊就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利刃。
刘旦沉声道:“大司农所说的,是谋国的政策啊,朕应当实行它。
但忠孝是为人的根本,朕不应该忽视,不允许举报自己的主君,就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做吧。”
大殿之中一片寂静,只剩下桑弘羊高高的声音,“陛下圣明!”
————
刘旦是一个很难以评价的皇帝,因为他不是传统意义上昏庸无能的皇帝,在他刚刚成为皇帝的那些年之中,他所发动的战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,并且他利用自己唯一的优点,即对战争的敏锐,获得了不少的胜利,从事实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,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,在帝国的虚弱期四处开战,这种不合时宜的行为,暴露了他政治上的短板,事实证明,一个武夫皇帝不会是一个优秀的帝国统治者。——《汉王朝兴衰史》
第章风暴
洛盛和洛世望着手中从中原传来的颇有些惨烈的消息,有些发愣,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,洛世张了张嘴,却没有发出声音,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又是一阵沉默,洛世喃喃道:“本不该是这样的啊,完全没有必要走到这一步啊,陛下他怎么会……”
洛盛难以接受这个事实,洛世更难以接受!
洛盛虽然难以接受,但毕竟他只是昭公公子,说到底是大汉的客人,对大汉这个诸夏主体帝国有感情而已。
洛世不一样,他是无双侯!
是内藩列侯。
他是接受了天子和皇帝双重册封的臣子,是大汉的臣子,在刘旦登基之后,他是亲手写了祝贺送呈到长安,宣誓要为皇帝尽忠的。
皇帝是他的主君!
洛氏虽然有灵活的道德底线,但那只是针对过于离谱的君主,洛氏子不会愚忠罢了,比如昔年洛文公果断的抛弃周厉王。
这并不意味着洛氏子是不忠之人,洛氏子千年以来的良好声誉,就是因为洛氏的品德值得信任。
就像是当初洛亦接受刘邦照顾刘如意的遗愿,那可是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辅政大臣之位。
要知道那个时候,洛新没有回到长安,洛亦并不知道未来的辅政大臣依旧会是洛氏子,他宁愿放弃显赫的地位,甚至放弃让家族在政坛显赫起来的未来,依旧要执行刘邦的遗愿,这就是洛亦对刘邦的忠诚。
刘旦登基以来的表现,洛世还是很满意的,结果现在,刘旦直接给了他当头一棒,让洛世完全无法接受。
洛世捧着手中的信件,叹息道:“兄长,若是中原一乱,这西域要怎么办,才能守得住啊?”
想要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极难,西汉和东汉都失败了,没能建立属于汉人的文明和国度,这大概也和汉朝的政策有关,没想过要彻底同化西域。
唐朝实际上是最接近成功的,归义军建立的政权和于阗金国的存在,都是唐朝的贡献,若是没有安史之乱,再花费一百多年,或许唐朝能彻底将西域化为己有。
这个世界的汉王朝对西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,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驻军,而是准备逐步蚕食移民,在西域建立诸夏列国,乌孙王国和无双侯国就是一种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