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连这一次,他不顾英国公李骥的反对,带着自己的兵出去截杀匈奴,都是跟英国公李骥,签了生死状的。
英国公只有一个字,那就是拖。
按照他的想法,隆冬已至,按照往年和匈奴交手的经验。这个时候,只要再坚持挡住一波匈奴的攻势,匈奴就会因为环境恶劣,粮草不足等原因,退兵,来年开春再来。
而按照副指挥的判断。
他们大周这二十万大军,根本挡不住匈奴的这一波攻势。
尽管他们只有十万人。
但是,匈奴兵力,和大周的兵力,那是根本就没有可比性的。
得到粮草供给的匈奴士兵,战斗力,只怕会是质的提升。
而反观大周这边,缺粮缺草。他们一定会输!
英国公对他的催促很不耐烦。
一天了,京城还没有来信,估计……
英国公李骥在心中盘算着。
带兵出击这种事情,傻子才做!
他看向副指挥,冷声开口。
“京中的军令还没来,你急什么?!”
“到时候,出了什么事,难道你来负责?!”
英国公李骥咬死了不松口,他绝对不对事情做任何承诺。
每一个命令英国公李骥都要求做到,保证下决定的人,不是自己。
这才是明哲保身的最大智慧。
签下生死状,冒着风险带兵出去截断匈奴粮草的,是副指挥。
失败了,是副指挥的责任。
若是成功了,那就把功劳放在自己的身上。
至于下一步,要不要追击?不知道,发一个加急军令回京请示一下。
要他担责?抱歉,这辈子都不可能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