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事,还请交给属下处置。”
秦燕离去,徐志穹拿出地图细细参详。
他在找袁成锋的家当,还有三份好东西,两份在图奴,一份在海上。
……
回到皇宫,秦燕找到了李全根,把事情说了。
李全根思量半响,大体想出个对策:“这两件事,可以一并做了,但是得请掌门帮咱们弄点东西。”
……
洪振基半躺在应文阁中,一本接一本,翻看着奏章。
他没有洪俊诚那份精力,也没有洪俊诚那份体力,翻看到戌时前后,洪振基乏困不堪,且丢了奏章,拿起茶盏,问秦燕道:“皇兄在世时,每天也要翻看这多奏章么?”
秦燕摇头道:“先帝在世时,所有奏章先由司礼监筛选,将细枝末节之事剔除之后,只留紧要之事,交给先帝决断。”
奏章之中确实有不少细枝末节,神临城某条路上多坑洼,应花多少钱修缮?
集市里有不少粮食霉变,当弃之或是低价出售?
民间以物易物之风又起,是否应严加查办?
洪俊诚不信任任何人,造成事无巨细都要向他奏报,每天要处理各类奏报上百件。
在这些大多无关紧要的奏章之中,有一封奏章是专门介绍季州民变之事的,这么重要的一封奏章,因洪振基乏困,险些给略过了。
让司礼监提前筛选一遍,听着是个好主意。
可皇兄真这么做过么?
如何保证司礼监不把重要的奏章藏匿不报呢?
那些不重要的奏章,又会如何处置?
洪振基面带疑色看着秦燕。
秦燕这番话确实不是真的,洪俊诚绝不可能允许内侍筛选奏章。
允许内侍筛选奏章,是大宣历任国君的做法,到了长乐帝时期,这一做法被废止了。
长乐帝将大部分权力交给了各部衙门,平时由内阁监督,只有遇到紧要之事,才由他亲自处置,朝廷效率很高,他这皇帝做的也轻松。
千乘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,于是徐志穹给秦燕出了个主意,延续宣国的旧制。
可洪振基不上当,喝了两盏茶后,坚持着把奏章全都看完了。
他伸了个懒腰,走到应文阁门口,吹了吹夜风。
清凉的夜风,慢慢缓解着洪振基身上的燥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