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家村哪怕入了冬,也家家户户的有收入,本来到了冬天,外面的活就不好找,有精明的,早早地给身在外地的儿子女儿打电话,让他们回来。
这些日子,也有人半信半疑地提前回家过年。
本来想着家里老人嘴里说的话有一半能信的就不错了,岂料,家门口还真有工作可干,钱还不少,上山做苦力的,一天两百,轻松些的也有一百二。
做大锅饭的活最是吃香,围在火炉边,暖和还不累。
村长婶子知道云姨家里有个小的,能让她带回家做的,基本上就让她带回家做了,姜苒知道这事也没说什么。
只是从镇上买了空调弄回来,要给云姨家装上。
村里人谁不说姜苒心善孝顺,林云家实在走了大运,不过散点好心,现在一家三口的生计都解决了。
儿子在药田当了个小组长,当妈的做着最舒服的活,就连家里那个不善言辞的老头也开着三轮车,一趟一趟地运着砖头上山,钱也没少拿。
有人算,他们家一天能赚多少,“林云一天就一百,他儿子两百,当家的也两百,这总共起来就得有五百,好家伙,这赶上一个月就得有将近两万呢吧?这比种上一年的庄稼还赚钱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钱没少赚,家里的活也没耽误,我家那口子昨晚还看见了,林宣那小子,吃了晚饭就扛着锄头去挖地,说是要趁着入春再种上点冬菜。”
“都是勤快的,就是运气不好。”
村里人日子一过好了,难免心思就活络了不少,外面天又冷,索性就全围在做饭的地方,蹭着空调,织着毛衣,凑在一块念叨。
姜苒怕他们冷,也想着能让山上的人下来吃饭的时候暖和暖和,刚降温,就装了暖气,全天候地开。
谁来蹭都行。
食堂的饭菜也往外卖,有人贪图方便,中午干脆就不开火,买上一份菜一份肉,吹着空调舒服得很。
云姨穿着白大褂,戴着帽子和口罩,干干净净地端着菜进来。